国土资源部:加快土地整治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土地的合理利用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实现,因此土地整治工作刻不容缓。国土资源部今天上午正式发布2016到2020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将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使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全面推进土地复垦,复垦率达到45%以上,开展土地生态整治,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据了解,其首要任务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时期全国需共同确保建成四亿亩,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其中通过土地整治建成2.3-3.1亿亩,经过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要提高一个等级。
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保护,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两千万亩以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来努力补充优质耕地;另一方面,要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有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来优化城乡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提高用地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十三五期间要整理农村建设用地600万亩,更新改造600万亩的城镇低效用地;要促进十三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争取降低20%。
在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方面,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庄少勤强调,尤其要支持贫困地区,运用增减挂钩的政策来推动扶贫开发和异地扶贫搬迁,提升土地的增值收益,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同时,要加大土地复垦和土地生态整治,生产建设活动先损毁的土地要全面复垦,另外还要大力推进历史遗留的损毁土地复垦,复垦率需达到45%以上,努力做到快还旧账,不欠新账。
对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有关城乡用地新布局和成长化发展,规划指出,土地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重要手段,通过盘活农村限制低效的建设用地,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的水平。
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张东强对此表示,通过土地整治,特别是建设用地的整理能有效增加土地的供应,有力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首先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来推动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其次通过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来调整优化城镇用地的结构和布局,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镇和城市群的发展。再者,通过加大工矿废气地复垦,积极开展像旧工厂、老工业区、废弃矿山的改造开发和功能置换,改善工矿区域的生态环境。同时可增加土地供应,提高城镇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高效治理、集约利用,提升土地“含金量”。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国土整治一直在我国不断推进,效果也十分明显,地方积极性应该也非常高。国土部此次发布土地整治规划,其中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此具有推动作用,意义重大。关键问题是增加收益,让所有当事人或各方主体都能够分享成果。”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部分农村进城形成了空心村。过去我国农民喜盖新房,但老房子又闲置,土地造成了大量浪费。现在随着家庭联产承包的推进,出现了土地地块高度分散,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造成部分土地撂荒现象。同时,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乡镇或工矿企业,很多土地、工矿采完后又会废弃。一方面,中国大量土地闲置、浪费、没有被利用,另一方面,我们的耕地稀我国耕地稀缺性越来越严重,同时,农业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同样需要土地。由此,耕地红线由城镇蔓延至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也出现了土地瓶颈制约。”
那么,怎样解决这种供求矛盾?李国祥认为:“核心要通过国土整治。通过国土整治将空心村重新合并,重新治理,把土地集中连片治理。由此,土地密集就得到大幅增长,通过对土地整治,很多农民能搬进新的、符合标准的、享受现代文明的房屋居住。过去农田高度分散,大型机械没有办法来耕地。现在拖拉机就可以通过宽敞道路,硬化的道路直接能开到田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所以说国土整治百利无一害。”
对于在国土整治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李国祥表示:“最主要还是增加收益和分配的问题。怎样把这些利益分配好,让农民利益不受损害是很重要的一环。让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整治得到业余的建设土地指标,解决土地的瓶颈制约,这样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利益也分配处理好。”
“国土整治过去主要依赖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配套。在粮食主产区是不具备此能力的,但是能否用社会资本吸引金融资本来参与?现在国土整治完毕之后的资金是中央财政的,整治完后没有很好地利用。能不能够把这个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吸引进来之后更好的管控好、运营好、更好地来提高效果很重要。这样进一步深入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以及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新模式探索下,把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吸引进来,参与国土整治,把国土整治所增加的利益分配好,让大家都能够分享。这样的国土整治,既得到宏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也让大家都能够分享到,如此国土整治会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