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参照相应的区域条件以及所具备的文化背景,可将目前休闲观光农业所应用的发展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包括自然生态型、城市及景区依托型、民俗民风型、村落乡镇旅游型、科普教育型。
(一)自然生态旅游型
我国的山林地区、滨水地区以及草被植物资源构成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不同的气候创造了美丽的景观。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在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打造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露宿营地、水上乐园。经营模式有几下几种类型:以山水、森林、温泉为依托的休闲度假村;以独特的田园景观、丰富的农业产品、优惠的餐饮和住宿的休闲农庄;以餐饮、住宿为主,为游客提供休闲旅游的民宿、乡村酒店。
(二)城市及景区依托型
以大中型城市和名胜风景区周边地带为主要发展区域,是为了有效满足市民所具备的多样化消费需求。该模式的基础为大型设施农林牧渔,主要的营销模式为新、奇、特等高端农产品产销,同时将休闲度假、宣传教育和观光体验进行有效结合,具体的形 式主要为采摘乐园、休闲农庄、主题公园、开心农场等,突出休闲以及餐饮所具备的服务功能,强化休闲体验,从而使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其发展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村民自筹资金承包农业资源兴办的休闲观光农业,如采摘园等。第二种是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的项目,在景区周边开发休闲农业项目,比如田园综合体、农业嘉年华等;第三种类型是景区周边农村围绕当前城市旅游市场需求所发展起来的,如特色菜种植业、土特产加工业和特色禽畜鱼类饲养业等,具有观光、学习等一系列功能;第四种是以依赖自然景区发展和家庭接待服务为主,如农家乐和民宿,加之融入一些乡土风情特色活动的休闲观光农业。
(三)民俗民情型
依托当地厚重的传统文化、有趣的民俗活动、悠久的农耕文化,开发民间特色技艺、民间歌舞等一系列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增加农村休闲农业的旅游文化内涵,利用文化产业带动本地区农业、农村的发展。主要有四种主题类型:一是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等打造农耕文化主题活动;二是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主题活动;三是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打造乡土文化主题活动;四是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打造民族文化主题活动。如端午节“赛龙舟”、蒙古族 “那达慕”等。
(四)村落乡镇旅游型
依托古镇、古村落、美丽乡村、古建筑(如名人故居、祠堂)等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主要类型有:一是依托有历史年代的古民居和古宅院,如山西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北京四合院、广东镬耳屋、安徽的古民居;二是利用古镇房屋建筑、民居、街道、店铺、古寺庙、园林来发展观光旅游,如云南丽江、安徽徽州镇;三是通过现代规划设计建成的集中居住点,一般作为农村示范点,吸引一些人前来观光、拜访。如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
(五)科普教育型
针对城市孩子对农业历史、农业技术、农耕文化知识的欠缺,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进农业技术教育,开展农业观光、参与体验,DIY教育活动,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 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如少儿教育农业基地、杨凌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园、山东寿光生态农业博览园等。